《噍吧哖的抗日故事》
日治大正四年(民國四年,西元1915年)曾在玉井鄉發生一椿轟動全台、規模最大、歷時最久、犧牲最慘烈的抗日事件,稱為「
噍吧哖抗日事件」,又因事件的主要領導人為余清芳而稱之為「余清芳事件」,或因抗日的策畫地點在台南西來庵而名之為「西來庵事件」。此抗日事件的活動範圍遍及台灣北、中、南部,參加抗日者有數千名之多,無異是對日人殖民統治的激烈挑戰。此事件雖不成功,確也顯示日人對付台民的殘暴及台民不願屈服日人統治的決心,成為一段不可遺忘的史事。
此次事件是由余清芳、羅俊、江定三人所領導,茲試將三人力量的結合分述如下:
余清芳:
余清芳,別號余清風、余滄浪、余春清等,事件發生時為三十五歲。他是在光緒五年(西元一八七九年)出生於阿緱廳阿緱街(今屏東市),後來跟父母遷居於台南廳長治二圓里後鄉庄(按今高雄縣路竹鄉下寮村)。年少時曾就讀數年私塾,接受漢文教育,後因家境清寒,遂輟學而就傭於米店。十七歲時,適值日軍侵台,因不願受異族統治,遂投身武裝抗日義民團體,及抗日失敗後乃長期潛伏,不露聲色。二十二歲起,曾任台南廳巡查補職,為期六年之久,服務於台南、鳳山、阿公店等地。三十歲時,參加鹽水港祕密結社「二十八宿會」以模仿漢朝的二十八勇士,反日言行漸露。之後被日警以「流浪者」的罪名押送台東「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」管訓。管訓期間,因表現良好,經過兩年十個月後被釋放返鄉。
余清芳被釋放後,曾於阿公店街擔任保險勸業員,亦曾開辦「酒類販賣店」。民國三年,他在台南市府東港街,以「邱七」名義開設「福春碾米廠」。因做生意之故,交遊頗廣,結識多人,常乘機宣傳反日思想,糾合同志,並時時往來次台南市各齋堂,以遊說信徒參與抗日的活動。就在此時余氏以鑾生唱字的職分,經常出入台南市西來庵王爺廟,因而結識西來庵董事蘇有志及鄭利志。
◎西來庵全貌 |
◎西來庵舊址在台南市青年路 |
西來庵,位於台南市亭仔腳(今台南市青年路一二一至一二三號,現廟貌全無,改為大同服務站及基督教教會),發源於台南市的白龍庵,奉祀五福大帝(即張、劉、鍾、趙、史五瘟神)。庵內的主要活動在清末日據初時為驅瘟出海、遶境巡行、開堂神判,至大正初年重建後則轉為扶鷥開方濟世、善書著人,成為一座鸞堂,信眾甚多。余、蘇、鄭等人即常在此處聚會。
蘇有志住台南帝仔街,擔任台南廳參事,出身大目降(Tavokang番社名,在今新化鎮)世家。鄭利志曾任大潭庄(今台南縣歸仁鄉)區長,遷居台南市後即與蘇有志掌管西來庵。蘇、鄭兩人皆具有革命思想,對余清芳的抗日主張皆表贊同,而予以暗中協助。余氏遂以西來庵為籌謀革命行動的基地,藉機招集同志,時常在庵內聚議,並以修築庵堂的名義,廣募捐款,作為起義的基金。同時,余氏又獲得羅俊、江定的贊助,抗日的實力更為雄厚。
註:『全台西來庵』已於西元2001年重建於台南市大興街178號。
羅俊:
羅俊,別號羅壁、羅秀、羅俊江等,事件發生時為六十四歲。他是在咸豐三年(西元一八五四年)出生於嘉義縣他里霧五間厝社(今斗南虎尾附近)。年幼時就讀私塾,天資聰穎,成年後,曾一度擔任私塾教師,因不喜科舉,轉而學醫。日人據台時,羅氏四十一歲,曾任保良局書記職。
羅俊曾於光緒二十六年(西元一九00年)投身抗日行列,事敗後密渡大陸,七年後潛返故鄉,因見家園已面目全非,且時有遭日警逮捕之危,遂又回大陸行醫,隱居於福建天柱岩寺廟,持齋禮佛。然而,羅氏對於驅逐日人,光復台灣之事,未嘗忘懷,時思返台圖謀革命活動。民國三年八月,有台南人陳全發尋訪羅俊,告之余清芳擬籌革命事宜,勸誘他返台共謀大事。羅俊大喜,遂在同年十二月以齊友名義率四男二女返台後,拜見台中廳員林支廳賴冰、賴淵國等人,彼此達成推翻日本,光復台灣的共識。
民國四年二月某夜,羅俊經張重三之介紹,與余清芳會晤於福春碾米廠內余宅一密室。兩人談及革命,交談甚歡,大有相見恨晚之慨,乃誓約締盟,議及一俟籌備齊全,南北同時起義。他們的規畫是由余清芳負責南部,羅俊負責北部。軍資由余清芳利用西來庵,以「建醮」名義籌募。黨員則由雙方在各地加緊拉攏,以神符為黨証。協議之後,兩人即分別從事宣傳與組織活動。
江定:
江定,事件發生時為五十二歲。他生於同治五年(西元一八六六年),世居台南廳楠梓仙溪里竹頭崎庄(今台南縣南化鄉玉山村)的隘寮腳。他在當地聲望甚高,且富於俠義心,日據後被舉為區長,任職二年有餘。光緒二十五年(西元一八九九年),他因意見衝突擊斃同庄庄民張掽司,日憲兵分隊以殺人罪逮捕他,但他乘隙逃脫,走隱山中。
光緒二十六年(西元一九00年),他又率四、五十名民眾在嘉義廳後大埔地方,從事抗日遊擊戰。之後他又在台南廳新化南里南庄(今台南縣南化村)逃過日警的包圍,走退至後堀仔山(位於今台南縣南化鄉與高雄縣甲仙鄉、內門鄉交界處)。後堀仔山為一天險要地,具有良好的防禦屏障,江定遂以此為基地,糾合甲仙埔及六甲(今台南縣六甲鄉)一帶的抗日殘黨,共數十名,在山中築寨待機。江定深居山中十餘年,其從眾也越來越多,形成一股抗日力量。
對於江定所率的抗日隊伍,余清芳早思與之晤面聯繫,乃透過家住後堀仔山麓南庄興化寮的林吉的安排,在民國四年三月中旬某夜,余清芳、江定在林吉家會晤。兩人一見如故,肝膽相照,江定立即贊成參加革命,並討論聯手的計畫。他們協議由余清芳擔任革命軍的主將,江定為副將,時常保持聯繫,伺機起義,屆時江定率先響應。
※部份資料來源:1.回首噍吧哖-溫福住老師編著。2.台灣省文獻委員會-余清芳傳。
|